教师成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既关乎着孩子的成长,又关乎着教师职业生涯的水平以及是否幸福。教师怎样才能更好、更快、更远地成长,我以为,随身携带的这七面“镜子”,至关重要。
第一面镜子:显微镜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的宠儿,都是不可复制的孤本,都有他的优点,就是那些老师常常看不顺眼,再差劲、再坏的孩子,他也有他的闪光点。比如说,有的孩子虽成绩差,但劳动积极,有的孩子虽调皮,但特别义气,重情义,有的孩子不擅长考试,但力气大,会摔跤,喜欢运动。
作为老师对这些孩子, 就不能另眼相看,一棍子打死,而应该拿起显微镜,善于发现他们的个性和优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做个性化教育;认可并欣赏他们的优点,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和被欣赏,当老师用认可和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的时候,也许他就会在你面前开出最美的花儿。
不仅如此,老师还要用显微镜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对一些细微苗头,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及时疏导,防微杜渐;对孩子成长中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及时表扬,及时点赞,给孩子一路撒播阳光与希望。
对于老师本人,则不能只用显微镜去看孩子,还要敢于聚焦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寻找工作上问题与差距,并善于插漏补缺,及时改进,迎头赶上。
第二面镜子:放大镜
特别是对于“问题学生”的转化,老师们用显微镜发现了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之后,仅仅给予认可和欣赏还不行,有可能达不到转化效果,这个时候还要拿起放大镜, 把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进行放大,不断发扬光大,激发他们的内生力,帮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使他们都能感到“我重要”“我能行”“我会成功”“我也是独一无二”。
第三面镜子:望远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老师有了望远镜,登高望远,极目远眺,一方面,能够站在最高处观察教育, 站在最前沿思考教育、谋划教育,做到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育做教育。
另一方面能够拓展自己的教育视野,开阔自己的教育眼界,提升自己的教育境界,拓展自己的教育思维,不至于成为井底之蛙,也不会一叶障目,更不会自我陶醉、孤芳自赏。
同时能够着眼于未来, 为未来而教而学,做面向未来的教育,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为孩子一生负责,对孩子终身幸福奠基,而不是目光短浅,鼠目寸光,仅仅为了教育的功利,局限于分数,一味应试,只对孩子一时负责,让教育窄化、异化。
第四面镜子:平面镜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镜子,就是平面镜。人们都喜欢照镜子,通过照镜子,看头发乱不乱,脸洗没洗干净,又特别是女孩子更爱照镜子,化妆要照,妆前妆后要照,穿衣戴帽也要照。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太宗的“三面镜子”。
作为教师,要有照镜子意识,在照镜子中认清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难就难在认识自己。
不断的照镜子,把自己弄个明明白白,看个真真切切,正确定位自己,正确评价自己,随时改正自己的言行,随时修订自己的目标,随时纠偏自己的行为,保持良好师德,使自己有一个行端品正的形象。
展开全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做一个受学生喜欢、家长爱戴、社会认可的老师最基本的素养和前提。
第五面镜子:后视镜
一个人既要盯住前方,又要善于回望过往。作为教师, 既要“向前看”,拥有诗和远方,又要运用后视镜,观察已经走过的路,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曾经发生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尽管“后视镜”所看到的是当下,但却是已经过去的过去在当下的呈现,是过去的一切在当下的真实的投影。
不断反思,方有不断的进步。吾日三省吾身,这是最美好的品德。“后视镜”通过对过往的梳理与回顾,对曾经的过去的过滤与反思,体现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检查自己,让自己始终坚守一份冷静与清醒。
在这样的一个快节奏时代,很多人只知道匆匆上路,一路狂追猛奔,却忽视了“回头看”。这个时候,看看后视镜,检视来路,欣赏过往,更是一种舒缓、优雅,还是一种平和、安全。
第六面镜子:凹面镜
凹面镜的工作原理是,把来自各处的平行光线经反射汇聚到镜面前的焦点上,光经反射后汇聚到一点的光很强,温度很高。远古时的铜镜取火,奥运会圣火火种,便是利用凹面镜的原理取得的。
教育中的很多现象和问题,层出不穷,平时对教育的认知与看法,林林总总,学生的各种表现,千奇百怪,形形色色,看似毫无关联,没有交集,永远处在不相交的平行线上,但如果教师拥有一面凹面镜,利用其聚焦功能,将这些来自各处的、看似平行的、不会相交的“光线”,也就是各种零散的信息、零乱的素材, 经过凹面镜的反射,最后聚焦到某一点,由个性达成共性,由现象究其本质,从而形成规律性的认知,摸索出必然性的内在联系。
教师拥有了这样的一面凹面镜,实际上 就拥有了反思能力、研究能力,这两种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能力,也是一个普通教师能否成为名师、成为卓越教师必不可少的法宝。
第七面镜子:显微镜
哈哈镜的镜面是被故意做成各种曲面形状,人站在哈哈镜前,其影像夸张扭曲变形,看到自己的模样便十分滑稽,往往令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我们尽管说教师职业是幸福的职业,但是这个职业责任重、压力大,往往既辛苦,还充斥着很多辛酸,包括一些家长的胡搅蛮缠,来自社会层面的不理解。特别是面对“双减”,教师工作时限无度延长,打破了教师正常的生活节奏,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形式主义的折腾,给教师更添了诸多烦扰。
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学会面对哈哈镜, 给自己一个灿烂的微笑,让自己以良好的情绪应对纷繁的工作,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过一种有滋有味的教育生活。
如果我们的教师能随时携带这七面“镜子”,并根据需要灵活运用,适时使用,我们的教师就可以从容而自信地行走于自我成长的路上。
学校教育生态包含教师和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亲子之间、家校之间等良好的关系状态。“校长会”(ID:xiaozhangclub)将持续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青少年学习力提升、家校协同育人等教育重点问题,以专业、精准的“问诊式进校服务”,在“双减”大背景下,以及教育生态治理大格局下,助力学校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并通过学校 示范家庭、辐射社会,担起社会责任与时代重任。诚邀您加入我们!
● 撤掉讲台,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新课标下的“空间革命”打响了
● 形式主义“入侵”校园,严重干扰办学!如何解决?
● 当一所学校开始走下坡路,有哪些迹象?
● 学校中层管理者应该干什么?怎么干?这份中层成长指南值得借鉴
● 请善待严厉的教师,别逼老师“佛系”与“躺平”
● 如有教学任务,中小学校长可不陪同领导调研!校长该不该上讲台?
来源 | 汤勇晓语
作者 | 汤勇
投稿邮箱| xiaozhanghui2022@163.com
责编| 小贝排版| 小贝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