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市各级各部门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着力打造现代林产业全产业链,持续发展壮大绿色资源经济,夯实绿色“家底”,不断助推绿色发展。
➤宁洱县:“保护+发展”端稳绿水青山“金饭碗”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黎明乡岔河村。(陈发坤 摄)
一直以来,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坚持生态补偿与发展特色产业并举,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打好“生态牌”、走出“特色路”,实现生态发展与保护双赢。截至目前,宁洱县森林面积达428.1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7.86%,活立木蓄积量为2675万立方米。
落实补偿政策,提升幸福惠民生。工作推进中,宁洱县全面贯彻落实退耕还林(草)、生态公益林补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天然林停伐保护等各项生态补偿惠民政策,让群众真正受益和增收。发放公益林天然林停伐工资。2022年,宁洱县共设708个公益林、天然林停伐岗,聘用护林员714个,共发放管护劳务费847.3万元。发放生态护林员工资。选聘387名脱贫户转为生态护林员,通过巡山护林,每人每年可获得劳务报酬8000元。发放生态补偿费用。积极落实公益林补偿资金,审核兑付国家级、省级公益林补偿资金和天然林停伐保护资金1205.11万元。
挖掘绿色产业,拓宽富民之路。夯实林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加快现代林产业发展。2022年,宁洱县生产胶合板9.95万立方米,纤维板10.49万立方米,细木工板0.32万立方米,刨花板13.37万立方米,松香17284吨,松节油2734吨,树脂4618吨,实现林产工业总产值94412万元,林业总产值达511254万元。发展经济林果产业。精心编制发展规划,引导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经济林果,同时,用好宝武援建资金,以“理论+实地操作”培训方式对林农开展澳洲坚果种植管理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12期1004人。推动林业碳汇。在中国宝武、上海环交所、云南林规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探索建立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22年成功落地首笔1200万元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
筑牢“绿色家底”,提升群众幸福感。宁洱县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工作,守好“绿色宝库”,提质量增体量,筑牢“绿色家底”,全县完成营造林16万亩,退耕还林还草8.01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3000亩,每年义务植树30万株,建成国家级森林乡村4个,省级森林乡村1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全面实施林长制,提升森林资源管护水平。2022年,森林督查违法图斑同比下降37%,开展6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走实绿色发展之路。
➤西盟县:“培优+扶强”加快现代林产业“新发展”
西盟佤族自治县新厂镇代格拉村速生丰产林基地。(艾噶 摄)
近年来,西盟佤族自治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探索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统一的现代林产业发展道路。
发展现代林产业,如何在竞争中占得先机?西盟县给出的答案是:建立“公司+合作招商企业+乡(镇)村级林业专业合作社+经营主体(大户、群众)”的新型森林经营模式,在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保障林业原料供应、培优扶强加工业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等方面齐发力,加快现代林产业发展。
走进西盟县新厂镇代格拉村500多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只见几十名群众正在进行林地清理、整地挖穴,为后期的速生林种植做好前期准备。
“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推进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对接服务好上下游产业及配套企业,保障林下资源、木材等林产品供给,加快推进西盟县现代林产业发展。”西盟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岩忠介绍说:“为增加森林后备资源,保障县内木材加工需求,西盟县加快推进林产业原料基地建设,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力争到2027年全县建成稳定速生丰产林基地10万亩,其中2023年计划完成2万亩。目前这2万亩已经完成地块落实,正紧锣密鼓加快推进林木采伐林地清理以及苗木培育,处于整地挖穴阶段,预计6月底开始种植。”
在原料林基地建设中,西盟县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土地作价入股”的合作模式,有效破解森林质量差、经济效益低、规模小的问题。同时,在全县22家木材加工企业中培优扶强4家木材加工企业,在森林资源整合、政策扶持、用工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
西盟县某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彭辉介绍,除了做好原料保障,西盟县还对企业实施暂缓上税,减缓企业资金流压力,加快发展步伐。“我们的生产线从最开始的4条增加到现在的12条,员工也从原来的60几人增加到173人。2022年公司产值达2600多万元,如期实现达规。今年我们的产值预计会在4000万元左右。”
培优扶强政策不仅助推林业加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当地的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勐梭镇里拉村三组村民岩革说:“我在这上班两年多了,在厂里主要是开叉车,比在外面打工的时候赚得多。”
据了解,下一步,西盟县将在娜妥坝产业园区建设现代林产业加工园区,延伸深加工产业链,让林产业成为西盟县工业增长的新支柱。
➤景谷县:“科技+创新”燃旺林产业高质量发展“火焰”
云南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原料林基地。(卢绍昆 摄)
近日,“徐建民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在云南云景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景林业”)挂牌成立。据了解,徐建民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由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设站,科研团队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简称“中国林科院热林所”)徐建民研究员团队及云景林业研发团队组成,聚焦良种选育、人工林高效栽培技术与可持续经营良法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筑牢绿水青山底色,探寻生态富民新路径。
为助力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林产业发展,中国林科院热林所还与云景林业合作共建民乐黄果营林业科研基地。“基地的主要功能是保存工业原料林的总体资源库,目前人工林长势非常好。下一步我们要做一些新品种的创制。”中国林科院热林所首席专家徐建民介绍,目前,基地已开展桉树良种选育、桉树专用肥研究开发、冬季应用保水剂造林试验、主要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对全面提高林地单产、降低桉树培育成本、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成效明显。
云景林业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罗成学告诉笔者:“科技创新解决了公司在发展中卡脖子的难题,为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发展现代林产业奠定基础。”
近年来,景谷县与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林科院速生树木研究所、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云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在景谷县建成全国首个以企业为主导投资建设的桉树人工林生态定位观测站,含气象观测站1座、水位观测站6个,旨在通过对桉树林、松树林和天然林的气象、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进行长期跟踪检测和对比分析,为促进林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科技支撑。
在高效林业的带动下,景谷县闯出了一条“短能脱贫、长能致富”的产业扶贫新路子,构建起了“生态有利、林农有利、企业有利”和解决“三农”难题的有效模式,现代林产业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下一步,景谷县将不断加大营造林科技含量,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经营模式,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让科技这把“薪柴”,燃旺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火焰”。
作 者 | 马洁 刘海燕 艾噶 景谷县融媒体中心
编 辑 | 张净淇
监 审 | 李振江
原标题:《普洱:夯实绿色“家底” 助推绿色发展》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