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但正如本场比赛表现的那样,武磊替补登场,两次门前抢点均被对手后卫抢先。则后者用一脚四两拨千斤的任意球和一次门前跟进,破门两次。武球王在梅球王面前难免露怯。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当武球王身上的异域风情和新鲜感被无孔不入的媒体榨干后,巴塞罗那仍然是巴萨的天下。
加泰罗尼亚小说家曼努埃尔·巴斯克斯·蒙塔尔万称巴萨是“加泰罗尼亚的非武装部队”。巴萨绝“不止一家俱乐部”,因为它是一种强大的民族主义象征,以至于许多加泰罗尼亚人在情感上将巴萨视作他们未曾拥有的“国家”。
巴萨成立于1899年,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位于马德里的中央政府都在打压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从1919年开始,俱乐部多次支持加泰罗尼亚要求“自治法令”的主张。而当加泰罗尼亚的红黄区旗和语言被禁止后,当地人则会将巴萨队徽制作成旗子。上世纪20年代,当地人曾挥舞着巴萨红蓝相间的旗帜,抗议当时的西班牙独裁者里维拉将军。
上世纪60年代末,随着弗朗戈将军的统治日渐式微,被禁用的加泰罗尼亚旗帜和加泰罗尼亚语再次出现在巴萨的诺坎普球场内。他们将皇马视为法西斯主义的代表,巴塞罗那当地颇有影响力的社会学家路易斯·弗拉克尔对此解释道:“当大喊‘弗朗戈,你这个杀人犯’成为政治禁忌,人们转而大骂皇马球员。这是一种心理转移现象,正如当他不敢大骂父亲无能时,你只能选择对其他人咆哮。”
加泰罗尼亚在1975年弗朗戈去世后获得了自治权,但巴萨却在民族主义的不归路上一去不复返。2010年南非世界杯,当哈维、伊涅斯塔、皮克等巴萨球员为西班牙捧起历史上首座大力神杯时,他们对着镜头喊出的不是“西班牙万岁”,而是“加泰罗尼亚赢了”(Visca Catalunya!)。
40多年来,巴塞罗那的公共场所,无论是地铁报站还是商场标识,都一直坚持使用三门语言:首选加泰罗尼亚语,其次是英语,第三才轮到西班牙语。
3.
巴萨俱乐部的董事大多出身加泰罗尼亚族的资产阶级。董事会议中,他们约定俗成地使用加泰罗尼亚语。前主席若昂·拉波尔塔一直努力尝试让队内的外籍球员说加泰罗尼亚语,但收效甚微。因为巴萨更衣室内通用的是西班牙语,梅西的西班牙语还有明显的阿根廷乡下口音——但这不妨碍他成为巴塞罗那城的宠儿。
这是全球化引发的消费主义效应,无论多深的历史渊源都能在求同存异中,找到一种和谐的买卖关系。巴萨身上的“加泰罗尼亚主义”色彩如今更像是一种商业卖点,球迷们将自己的喜好投射到他们身上,以展现自己的独立和品位。
当然,也真有人会为巴萨的“加泰罗尼亚主义”买单。比如从前南斯拉夫地区分裂出来的科索沃地区,其议员就大多是巴萨球迷。因为他们坚信,支持巴萨等于支持独立。
这显然是对加泰精神的一种误解。因为自从上世纪90年代,科索沃及其他比加泰罗尼亚地区面积更小、经济更差的小国相继宣告独立之时,加泰罗尼亚与西班牙政府之间的协作实际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密切。民调显示,即便是在两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加泰独立运动中,大部分当地居民仍投票反对从西班牙独立。
反对独立的人群中,不乏西班牙人球迷。我一直很好奇,在巴萨几乎一统天下的巴塞罗那,究竟谁会支持弱小的西班牙人?我从当地人口中得到的答案是:那些懒得管政治,只想安静看球的郊区中产。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值得包装的态度和卖点,不是吗?
4.
很多加泰罗尼亚人坚持每周日在诺坎普球场表达自己的民族主义,其实就和传统的英格兰球迷,习惯在每周日下午3点到酒吧小酌一杯,之后在球场内大喊90分钟,是一回事——都是为了宣泄和表达自我——尽管前者看起来更具宗教仪式感。
让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主持人抛给我的问题:为什么FC Barcelona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球队?我的回答是:一方面因为支持巴萨,意味着你想成为与众不同的人;另一方面,因为你的对手是皇马,是FIFA官方认定的20世纪最伟大的足球俱乐部。
因此维持加泰罗尼亚主义还有一个好处:有助于将巴萨与皇马之间的西班牙国家德比打造成全球最引人瞩目的足球对决。
我在之前的专栏中提过(连著名作家都退订阿森纳的季票了,怎么办),足球这项运动的卖点是对工人阶段传统和文化的怀旧。而这其中,因利益纠纷引发的仇恨无疑最具看点。
与西班牙人的“加泰罗尼亚德比”也好,“球王之争”也罢,充其量只是商业噱头(目标受众还是中国球迷),它注定只会是漫长西甲赛季中一条无足轻重的过河之鲫。
而即便有一天加泰罗尼亚果真获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独立,他们的球队仍会继续留在西甲。毕竟没有巴萨,不仅西甲联赛光彩不再,就连皇马也会黯然失色。
文 / 朱渊
Keys to Football足球智库联合创始人
封面图片来源:东方IC
“有马体育”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